手记 | 走进南湖红船随想

来源 :中共西双版纳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23-04-27 17:48:08 | 【 打印正文 】


4月的嘉兴南湖,暖风拂面,清波荧光。香樟盛开,清香满城。

青山绿水映衬之下的百年红船更显安详静卧,踏上游船,向往与激动,仿佛置身于风雨如磐、硝烟弥漫的岁月。时空变幻、穿越百年,瞬间凝结成一腔庄严的敬畏。


我曾三次来到江南,未能身临南湖而自责,这次可算终达所愿。在岸边搭乘小渡轮,几分钟便抵达湖心岛。小岛方圆不过十余亩。岛上,亭台阁榭,假山回廊,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最引人注目的是停泊于小岛东岸、与烟雨楼相对的那艘中共一大的纪念船——红船。

伫立岸边,凭栏远眺,深情凝视驶过无数风云激荡岁月的红船,抚今追昔,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这是中国共产党起航的地方,是开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起点。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九旬长者董必武视察嘉兴南湖,登上一大纪念船,神思飞越,感慨万千,诗兴顿起,挥毫题下诗句。这诗句字里行间散发出坚定理想信念的光芒,给人以矢志不渝、奋发有为的力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之一,董必武亲历了很多重大事件,深知中国革命的胜利实在来之不易,是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而换来的。

诗句令人回味无穷,读罢诗句,使人自然追忆起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真情实景。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等十三位热血青年,胸怀拯救国家危难的豪情壮志,会集于繁华都市上海,共商建党大业。然而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阴霾突袭,一次秘密的红色集会被迫中止。未竟的事业初露曙光,建党伟业岂能半途而废。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行人冒着生命危险,从上海分头转移,于8月2日先后抵达嘉兴南湖。代表们以游湖为名登上游船,把船划到僻静的水域停泊,上午11时一大嘉兴会议就在船舱里举行。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接着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党的全国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李达分管宣传。下午6时左右,会议完成全部议程胜利闭幕。

夕阳已西下,湖水泛金波。游船缓缓靠岸,代表悄悄下船,当夜分散离开嘉兴。

“倒海移山开道路,翻天覆地定乾坤”。中国历史,就是在悄然无声的时刻掀开了新的篇章:一个伟大的政党从此活跃在中华大地上,虽然仅有50多名党员,但他们将革命的火种迅速播撒到全国。红船摇曳,烟波浩渺的南湖萤火之光,划破宁静的水面,终成普照中华的一轮红日。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苦难深重。不少志士仁人,奋力救亡图存,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及其民众的厄运。

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要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并且意识到只有组建先进的政党,才能动员并组织群众,才能推动历史进步,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民众翻身解放。

没有开天辟地的胆略,没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是不可能成就伟大事业的。红船若有知觉,必定深感荣幸。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既孕育了共产党,也孕育出“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与建设成就,离不开“红船精神”的引领与支撑。

走进南湖,身临其境观瞻红船,只有短暂一瞬,却给人带来强烈震撼与深刻感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只要我们将“红船精神”融入血脉,定能克服任何困难,终达理想彼岸。(岩温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