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山外

来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纪委|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20-05-20 16:09:59 | 【 打印正文 】

不算山里人,却爱行走于山里山外,爱着山的魂。

少时无虑,贪着山里的趣。“青林化作万黄金,落日光寒色却深”,滇西北的冬日,虽不至草木皆凋,却也是遍野金黄。最爱上山,踩着撒了细碎阳光的松针,软绵绵、滑溜溜,一不留神就是一个趔趄。暖阳下,遒劲的松树沉稳地立着,笔直的躯干,杂乱的枝丫,粗糙的树皮,静穆、伟岸。松脂扒开干裂的老树皮,直往外溢,空气里都是清凉的松香。细细一闻,松花、松针、松果、松子、松树皮,一样的清冷辛烈,香气厚重辽远、沁心润肺。山林里极安静,只偶尔听得几声鸟叫。风一吹,松涛阵阵,空灵静谧。搁下竹篓,捡拾松果,果儿多是空的,少有松子藏匿其间。经了风霜的松针,在风声里纷纷扬扬,越撒越厚。爬累了、捡倦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针上,“仰看松梢数松子,不妨更与数松针”。不远处,溪涧水声潺潺,冷冽的山泉顺势而下,涓涓而来。松涛声、鸟鸣声、溪水声,声声入耳,涤净心底的所有焦躁与不安,剩下的,只有感动、欣喜、平静和松弛。许是漫山苍松的缘故,总觉得家乡的山极有风骨,沉稳坚毅。晨时云遮雾绕,暮时霞光旖旎,天光云影之下巍峨肃穆,深浅更迭之中清新隽美。许久不见,一如少年时,贪着空山新雨的清丽,总还想于草木幽深中寻野菌暗香,在峰回路转处叹山花烂漫。那满山苍翠,如今看在眼里仍是惊艳,留在心底还是挂念。

后来远行,恋着山里的景。京津之地的山,多烂漫旖旎。腻了车声人声,约得三五好友,借开往春天的列车,览了八达岭的绮丽春光,以赏皇城巍峨为名,触了景山的历史余温。而北国山色里,最贪恋的,还是秋日香山的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并不高大的树木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苗,在秋风里跃动着,飞舞着,大有“飞焰欲横天”之姿,染红了京郊和萧索落寞的秋天,烂漫得一塌糊涂。走近看,片片树叶精巧细腻,金黄、深红,泛着油光,如丹霞,似烈焰,像红唇,相拥相吻,相恋相惜。同河畔的金柳那般,秋日香山的树木也像极了浪漫婚礼里的新娘,着一袭艳丽华美的红袍,踩着红黄相间的地毯,款款而来,把心底最炽热的爱恋都化作红叶,燃烧在阑珊秋意里,以历经风霜仍不低头的姿态,大胆告白。漫山红黄里,惊叹、欢笑,二十出头的我们,手机里藏着红叶和彼此,谈着理想和未来。有聚该有散,红叶落地前那一瞬间,它的生命是几乎没有了,可总还是有人,会将它夹进书页,做成标本、卡片,恋恋不舍。红叶年年似,如今不知,山脚的小店,是否还卖着梨汤,那时爬得乏了,下山来一碗甘甜的老梨汤,最是解渴解乏。

而今思虑,担着山里的责。自不敢与万千扶贫道路上的“英雄”比肩,却也深悉“脱贫没有弹性、没有退路”的青年使命。雨林傣乡的山,不似滇西北的苍劲,亦不同于京津之地的绚烂,温润、绵延,极尽友好,孕育了同样友好的山里人。奔走于异地他乡的山林,走村入户,惶恐与不安随行。恐于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环境不佳,躁于能力不足、经验不够、本领不强。可这山,这绵延葱郁的山,这温和敦厚的山,这热情、淳朴、善良的山里人,却有着扶平所有不安的力量。一句“孩子,进来坐”,一声“姑娘,谢谢你”,给了人多少走过重重风雨的勇气和动力。雨林的山,是极富饶的,橡胶、芭蕉、茶叶、竹笋……山里人的未来,也是明朗的。而这一路走下去,还需要更多的责任担当,我刚扛起的所有,有的人已经为之奋斗了大半生,他们笃行、果敢、坚毅,这些,山不会忘记。自小不算山里人,却贪过山里的趣,恋着山里的景,爱着大山的魂,而今担着山里的责,自当全力以赴,不负群山。

行走于山里山外,纵使岁月辗转,人间几多悲欢,山亦不曾改变模样,从容、坚定,一如往昔。

新征程,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范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