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秀山 品君子之风 感悟为民情怀

来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纪委|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18-10-24 11:20:26 | 【 打印正文 】

悉知通海许久,悉知秀山许久,但迟迟未能前往一观。周末,借助短暂的休整乘车由昆明前往通海。

1

站在秀山公园这个拥有游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地方,我无法想象一个崇佛的大理国是如何使秀山成为了一个儒释道三教合一,又与城隍、鲁班、济颠和尚、白龙和谐相处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民俗博物馆。须知,佛教在大理国是国教,而儒学、道家、乃至于城隍、鲁班、济颠和尚、白龙确是汉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传统信仰,或者说是汉文化中影响深远的民俗信仰。以文庙为例,我未曾想到在通海这个滇南县城也能够看到保存如此完整的孔庙。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其倡导的“礼”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道德等规范和约束。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孔子这位大成至圣先师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未曾跌落过。哪怕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领他的铁蹄横跨欧亚版图的过程中,孔子与儒学的地位也未曾被践踏过。

2

在追寻历史厚重的文化脉搏中,我不仅难以平静自己的内心,更感到作为一个纪检监察干部,在坚定 “两个维护”、牢固“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的同时,也要能够接受并且融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儒学的道德规范中,让“礼义廉耻”四维教化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之余铭记于心、力行实践、取惠于民的道德典范。孔子与儒学之所以能够影响我们、世界几千年,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的历史演变。在孔子时代,儒学、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共同创造了一个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的文化时代。“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以孔子和儒家的观点来看,领导干部应当发挥道德表率的作用来治理国家,处理政事,更要有自觉、自省、自好、自警的能力才能够完善自己对于人格的追求。“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党员干部不是天生就具有免疫力的,党员干部也需要探索一条有效的自身净化、自我疗伤、自我修复的“防火墙”、“扫描仪”、“保险箱。”在民间,我们广为传颂一句话,那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透过《论语》不难看出孔子作为一个在颠沛流离中推广自己政治主张的老人,是如何锲而不舍、乐观向上的理想主义者,他丰富的思想感情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困厄中丝毫没有沮丧过。哪怕是在与南子这位绝世倾城美人独处时,孔子也依然一副君子的态度,对南子的色诱不为所动。“君子怀刑;”孔子并没有拒绝赞美南子的美貌,但孔子基于君子的品德拒绝了南子的色诱,保持了君子的品德。

3

透过历史观天下;透过通海文庙和秀山的楹联观世俗民风,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更决定着我们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海纳百川的民族力量、民族之魂。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充满智慧的。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即是强调谦虚、礼让,又要强调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崇文尚武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必然要坚定我们自身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用文化力量来增强我们的软实力、增强我们党员干部面对各种诱惑时的抵御力。在反腐败的道路上,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倒下的不是一两个,涉及的问题也不是一两项,我们的队伍中也有因为甘于被围猎的“内鬼”、“掮客”、“两面人”,所以我们需要冷静,需要思考“己不正,焉能正人”。

4

见我久久陷入沉思,朋友不由得的推了推我说:“这就是秀山,这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够道尽的秀山。”我很认同他说的这句话,秀山每一座建筑都是富有生命力、渲染力的,有形的记忆是不同于文字表述的。很多人都说我们是一个有历史,而缺少历史建筑的民族,这句话不无道理,但站在秀山确是一个例外。自后晋、宋元明清,秀山的任何一处建筑都代表了不同学派、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秀山真正是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相比之下,无论是以儒释道为代表的正统文化,还是以城隍、畇町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无一不体现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主题,无一不反映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仁政思想。“道济天下”、“泽润苍生”、“抚民灵帝”,秀山上这些流传千年的楹联文化充分代表了民本、民意、民情,更是对一方父母官实施“仁政”、“为民”最淳朴憨厚的颂歌。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是不能不做人,不做事;一个人可以不做大人,但是不能做有悖于党、有悖于国家、有悖于人民的小人;既然做事就要做好事,千万不能做坏事;既然当官就要当好官,不能当坏官。

身为纪检监察干部,必然要具备一种“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内化修养,以培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量、雅量、容量来推进党风、政风、干部作风、社会之风的转变。以“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取信于民的人民立场、政治立场来助推纪检监察工作整体向前发展。(张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