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故事】窦垿的岳阳楼情结

来源 :云南法制报|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23-08-10 14:48:26 | 【 打印正文 】


古代的云南,交通闭塞,行路艰难。向往岳阳楼的云南人要登临岳阳楼不太容易;要想在岳阳楼题诗作对流传后世,就更不容易。而清代的云南人窦垿却7次登临岳阳楼,并写下了至今还被人传诵的楹联和律诗,真可谓难能可贵。

窦垿(1804年—1865年),字子州,号兰泉,出生于云南罗平州(今师宗县淑基村)的书香世家。祖父窦晟,乃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戊子科云南乡试解元,官至山西洪洞县知县;父亲窦欲峻,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拔贡,官至杭嘉湖道(正四品文官)。窦垿自幼深受儒学熏陶,四书五经烂熟于胸。

窦垿15岁时,由于父亲窦欲峻在湖北襄阳担任知县,曾和哥哥窦塾到襄阳就读于鹿门书院。清道光元年(1821年)春,17岁的窦垿由襄阳返回昆明参加辛巳恩科云南乡试。由于窦垿十分崇拜北宋名臣范仲淹,对岳阳楼有挥之不去的情结,途经岳阳时,便第一次登临岳阳楼。清道光五年(1825年)春,上次乡试落第的窦垿,又从湖北随州(道光四年,窦欲峻升任随州知州)返昆明参加乙酉科云南乡试。途经岳阳时,窦垿第2次登临岳阳楼。

清道光五年(1825年),21岁的窦垿考中了乙酉科云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清道光九年(1829年),25岁的窦垿又考中己丑科第三甲第五十六名进士。窦垿中进士后,签分吏部学习,分考功司行走。此后,又升迁为文选司员外郎、江西道监察御史等职。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二月二十四日,窦垿的父亲窦欲峻在浙江海塘杭嘉湖道任上病逝。在京城任职的窦垿于3月15日闻此噩耗后,悲痛欲绝。5月间,与兄窦塾等扶柩返云南。途经岳阳时,窦垿突然感到,父亲与范仲淹一样,都是忧国忧民的好官,父亲鞠躬尽瘁病逝于任上,范仲淹鞠躬尽瘁病逝于赴任的途中,何不代父亲上岳阳楼凭吊范文正公?于是,窦垿怀着悲痛的心情第3次登临岳阳楼。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窦垿在老家守孝期满,带着夫人启程回京城任职。夏初,窦垿到达岳阳,第4次登临岳阳楼。

以上4次登临岳阳楼,窦垿是否触景生情写诗作对?因咸丰元年(1851年)窦垿和妻子、侄儿乘船途经洪江鸬鹚滩时,遭遇翻船事故,使他的许多文稿损失,难以考证。然而他爱国忧民的情怀却在一次次登岳阳楼中不断被厚植。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道光皇帝驾崩。同年5月,刚升任从五品江西道监察御史的窦垿向继位的咸丰皇帝上疏。窦垿在奏疏中抨击卖官救贫以解决府藏空匮的所谓良策。窦垿还在奏疏中主张起用林则徐、唐鉴等老臣,同时建议咸丰皇帝把那些在鸦片战争中欺上瞒下、卖国求荣的人交部议治罪。

窦垿的这份疏奏谈的都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然而,咸丰皇帝却对这份疏奏“留中不发”。窦垿心情愤懑,便于当年8月请假回云南探望继母。10月,窦垿南下路经岳阳,第5次登上岳阳楼。此次窦垿写成了一副世人传诵的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窦垿的这副长联,后来由道光十六年进士、著名书法家、湖南道州人何绍基书写木刻后悬挂在岳阳楼主楼范记雕屏的两边。长联一挂出,就引来无数游人的赞叹和传诵。

窦垿第5次登临岳阳楼后,于咸丰元年(1851年)回到了云南。回云南后的窦垿做了很多造福桑梓的好事。如昆明因六河很久未疏通,遇到夏秋两季常常发生水灾,窦垿“乃倡言于大府开六河,与黄矩卿少司马及各绅士履勘兴工”。咸丰七年(1857年)年底,云南巡抚桑春荣劝说窦垿离滇回京城供职。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初九,窦垿便携带家眷从昆明起程。途经成都时,窦垿得知他已被云贵总督吴振棫弹劾而革职。进退两难的窦垿只好滞留在成都、重庆等地,在重庆的东川书院讲学并担任山长。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窦垿得到同治皇帝的宽赦。经大学士倭仁、四川总督罗秉彰、河漕总督严树生等人的先后保举,同治决定召见窦垿。窦垿在进京的途中,于十一月晦日经过岳阳,第6次登临岳阳楼。

同治皇帝召见窦垿后,委以知府职务,发往贵州差遣委用,主办城防局。同治三年(1864年)或同治四年(1865年),窦垿从京城前往贵州赴任。大约于四五月间经过岳阳,第7次登临岳阳楼。

窦垿第7次登临岳阳楼后,于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辗转抵达贵阳。由于旅途劳累,竟于7月28日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张佐)